图片说明:张韶东在查看大棚里的樱桃
樱桃有“春来第一果”的美誉,是新安县五头镇的当家产业,在这里,樱桃种植有4.3万余亩,占全镇耕地面积的61.4%,年产值超11亿元,是全国露天樱桃最早成熟区,被誉为樱桃之乡。2017年6月,新安传统樱桃种植系统(五头镇)被确定为“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”;8月,“新安樱桃”被认定为“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”。
“五头镇樱桃种植历史悠久,千年樱桃沟的这棵‘皇封树’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。如今,五头镇一带已形成17公里长的千年洛阳樱桃谷,区域内传统小樱桃5000余亩,古树1万余棵,其中千年樱桃树30余棵、百年以上古树3200余棵,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樱桃群落。”新安县五头镇党委书记杨光瑞告诉记者。
按照传统种植方式,樱桃成熟一般在5月份左右。近年来,五头镇的樱桃种植引进了“大棚种植”“智能化平台”等新技术,把樱桃种植变成了一个科技感满满的产业。
“你们看,我的手机就能看到大棚里的情况,这一会儿湿度是40,温度24……”张韶东在樱桃大棚里向记者展示他种植樱桃的智能化“武器”。这个樱桃大棚内一共种植了668棵大樱桃,每一棵樱桃树的开花、挂果、成熟情况,在他办公室的智能控制大屏幕上都显示得一目了然。
有了新科技的加持,不仅能提高樱桃的产量、品质,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樱桃的早上市。“现在是4月,一般的大樱桃还都是青色的,咱们这‘齐早’樱桃已经上市,空运到北京、上海等城市,最高卖到120元一斤供不应求。”张韶东高兴地说。
除了自己种植了300亩樱桃外,张韶东还广泛动员村民大规模种植大粒樱桃树。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每亩享受补助的“红利”激励和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支撑下,马头村樱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2500亩,年产值粗算2500万元,户均收入近5万元,实现了“家家都有樱桃树、樱桃树带来大致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