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内人头攒动。人民网 李唯一摄
入冬以来,古田县迎来“香菇季”,大批香菇抢“鲜”上市。
作为全国品种最齐全的食用菌批发市场,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商贾如云。在这里,古田本地的香菇畅销到“不够卖”,有些菇农甚至到了“必须去外地收购香菇,才能满足当地市场交易需要”的地步。
“每天都有超过1200户菇农带着自种或收购的香菇到市场上交易,这里几乎能买到市面上所有种类的菌菇。”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负责人魏云描述起市场的热闹场景,“前段时间竹荪应季时,市场一开门就‘乌泱泱的都是人’。”
采购商向菇农询问食用菌价格。人民网 李唯一摄
市场的另一侧,年过七旬的陈阿婆买到了满意的香菇:“家里煮火锅,孙子特地交代要吃香菇。看,这种摸起来厚厚的,就很好吃。”
从人头攒动的食用菌市场,到热气腾腾的家常菜,为了让食用菌走上百姓餐桌,深居山林的古田人直面耕地难题,持续努力探索“向微生物要食物”。
如今的古田县,已是全国重要的食用菌集散地。2023年,该市场食用菌交易额超5亿元、干品吞吐量近万吨。
菇农向顾客展示自家食用菌。人民网 李唯一摄
“50年前,香菇、银耳都很名贵,食用菌种植是个‘老大难’。现在不一样了,古田人研发出的袋栽技术,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种类丰富的食用菌,配菜、煲汤,花样多得很。”魏云感慨,这要感谢古田的“土专家们”对菌类栽培技术孜孜不倦的探索与百折不挠的攻坚。
魏云口中的“土专家们”指的是古田菇农。在“中国·古田食用菌博物馆”的展陈中,古田菇农陈守年在20世纪90年代自己设计并使用的加工设备——香菇切片机格外吸睛。“当年,古田的‘土专家们’就是这样自己总结栽培经验、设计加工设备,让食用菌在家家户户都能‘上餐桌’。比如我们常吃的香菇鸡丝面,香菇切片的方法就有这台加工设备的影子。”讲解员介绍道。
20世纪90年代,古田菇农自己设计并使用的香菇切片机。人民网 李唯一摄
对菌类栽培技术的探索,背后承载着古田人民的创新和勇毅。自20世纪60年代以段木栽培银耳开始,古田县在全国率先掀起银耳、香菇、竹荪、黑木耳、茶树菇的“五次生产浪潮”。
从段木栽培、瓶栽,再到全球首创的食用菌袋栽技术,经过60多年的发展,古田人民持续为食用菌种植创造“新模式”,推动食用菌实现规模量产、品种优化,让价格更低、营养更丰富的食用菌走进千家万户,丰富了百姓的餐桌。